To recover your password please fill in your email address
Please fill in below form to create an account with us
建設單位 | 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 聯系人 | 曹旭 | ||
建設地址 | 上海市浦東新區李冰路67弄5號樓 | ||||
項目名稱 | 張江院士創新藥熟化中心建設一期項目 | 評價類型 | 預評價 | ||
簡介: 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租賃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李冰路67弄5號樓空置廠房,用于從事藥效和藥理研究,不含中試,無產品產出。 建設單位計劃利用現有的廠房建設生物醫藥加速研發服務空間和運營管理中心,旨在搭建全球領先的國際生物醫藥轉化快車道,依托“科技成果IP+CRO+創投VC+上市公司”一站式服務中心,打造“人才+IP+資本+產業”的生態體系為生物醫藥初創企業的創新藥研發提供研發、科技金融、商務、技術轉移對接及成果轉化等服務。 本次評價涉及具體建設范圍: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租賃的上海市浦東新區李冰路67弄5號樓空置廠房,包括辦公區、實驗區和倉儲區,放射衛生不在本次評價范圍內。 | |||||
評價相關人員 | 現場調查人員、時間 | 現場調查人員:王加平 現場調查時間:2023.3.9 | |||
建設單位(用人單位)陪同人 | 曹旭 | ||||
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 | 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 二甲基亞砜、丙酮、甲醛、鹽酸、乙酸、甲醇、氨、二氧化碳、多聚甲醛、異氟烷、聚乙二醇、甘油三酯、乙醇、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溴化銨、溴化二甲基二癸基烴銨、石蠟、氯化鈉、氯化鈣、磷酸氫二鈉、檸檬酸鈉、磷酸二氫鉀、氯化鉀、氯化鎂、氮氣、噪聲、高溫、低溫等。 | |||
檢測結果 | - | ||||
評價結論與建議 | 評價結論: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的分類標準,本項目屬于“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M7340)”。根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國衛辦職健發〔2021〕5號)的規定,本項目屬于第九類第一項“研究和試驗發展”,本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定為“職業病危害一般”的建設項目。 本項目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二甲基亞砜、丙酮、甲醛、鹽酸、乙酸、甲醇、氨、二氧化碳、多聚甲醛、異氟烷、聚乙二醇、甘油三酯、乙醇、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溴化銨、溴化二甲基二癸基烴銨、石蠟、氯化鈉、氯化鈣、磷酸氫二鈉、檸檬酸鈉、磷酸二氫鉀、氯化鉀、氯化鎂、氮氣、噪聲、高溫、低溫等。 本項目在總體布局、生產工藝及設備布局、輔助用室、個體防護措施和職業衛生專項投資等方面符合要求,但崗位防護措施、應急救援措施、建筑設計衛生、職業衛生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建議: <1>完善崗位防護設施的設置 ①根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10)的相關要求,建設單位應在酶學實驗室的實驗操作位和蛋白分析室的清洗操作位設置相應的局部排風裝置等防毒設施,并選擇合適的風量及數量。局部排風裝置均應設專人經常檢查,定期維修維護,確保排毒系統正常運轉,以保證工作場所空氣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符合職業接觸限值要求。 防毒設備應遵循形式適宜、位置正確、風量適中、強度足夠、檢修方便的設計原則,罩口風速或控制點風速應足以將發生源產生的毒吸入罩內,確保達到高捕集效率,有毒有害物質被吸入罩口時不應通過操作人員的呼吸帶,且控制風速應保持在0.25m/s-3m/s的范圍內。 <2>完善應急救援措施的設置 ①根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10)第8.3條的要求,建設單位應在205-2實驗室、204實驗室、202實驗室和危廢暫存間設置洗眼器用于防止工人工作時化學品濺入眼睛或皮膚的應急預處理。洗眼裝置宜安裝在作業人員10s內能夠到達的區域內,并與可能發生危險的區域處于同一平面上,同時需考慮在前往設備的路線中避免障礙物的阻擋。一般情況下,人以正常步速行走時,10s平均可以走15m。 ②根據《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2012)第6.3.9條的要求,建設單位應在202實驗室、204實驗室和危廢暫存間設置事故排風裝置,事故排風裝置的通風量應使該空間的換氣次數不宜小于12次/小時。 ③建設單位應在204實驗室和氣體鋼瓶室設置氧濃度檢測報警儀,氧濃度檢測報警儀的具體要求參照《氧氣檢測報警儀技術條件及檢驗方法》(HG23007-92)的相關要求。 <2>完善全室機械通風的設置 根據《實驗動物 環境及設施》(GB 14925-2010)第5.2.2條的要求,建設單位應增加實驗室1~11設置的排風裝置的排風量,使得這些區域的換氣次數不小于15次/小時。根據計算,排風裝置的排風量應不小于20200m3/h。 <3>完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根據《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第十一條的要求,建設單位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補充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和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同時應進一步完善已制定的相關制度,使之更加細化,提高可執行性。 <4>完善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建設單位應完善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補充氣體泄漏、化學品不規范使用傷害皮膚、眼睛等情況的相關處理內容,應按照救援目標的確定、各目標易發生急性中毒的因素、假想事故類型、處置(人員救治與疏散、場地處置)這些方面進行編制,同時應制定應急預案演練的方案及計劃,定期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演練,使工人熟知急性職業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程序,同時對預案進行及時修訂,以提高其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 ||||
技術審查專家組評審意見 | 1.細化各類對象消毒作業方式及防護措施的分析; 2.細化各類廢棄物回收處置方式及防護措施的分析; 3.細化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新風口周邊污染源對其影響的說明; 4.細化應急救援措施的分析; 5.專家提出的其他修改意見。 | ||||
現場照片 |
| ||||
以上僅為公示信息,具體內容以上報的正式報告為準。